摘要: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应急预案体系_应急预案体系可用框图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应急预案体系_应急预案体系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应急预案体系_应急预案体系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应急预案体系_应急预案体系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力量动员与参与,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救助、保险、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沟通与协作,奖励与,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法律依据:《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什么
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3类。
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全国突发公共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公共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专项应急预案、突发公共部门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我国从战胜非典开始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预案数量大幅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在有效应对突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可作性不强和培训不足、演练不够等问题,需要予以规范和加强。
分类和内容对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非涉密的应急预案,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根据预案的不同任务界定有关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比如,明确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
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加强风险评估是当前国内外加强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应急预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法律依据:
《突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九条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大型企业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参照惯例,建立本应急预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