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满分作文引起热议,是辞藻丰富还是晦涩难懂? 1.文思泉涌,立意高卓。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应问而笔尖舞动,直
高考满分作文引起热议,是辞藻丰富还是晦涩难懂?
1.文思泉涌,立意高卓。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应问而笔尖舞动,直击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在于“接地气”。深刻地揭示出老腔粗犷个性的根源在于大西北这一片粗犷的热土。我认为是辞藻丰富。该篇作文获得后面两个阅卷老师55分,且被评为满分。文章许多词语运用十分恰当,受到了许多的称赞。
2016浙江满分作文高考_2016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
2016浙江满分作文高考_2016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
2016浙江满分作文高考_2016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
对付这个我也有一个方法:可以在尺子一个角,轻轻地把它弯一下,要拿时,就轻轻按一下那个角,尺子的令一边便翘了起来,这是便可以拿起来了!
我觉得是晦涩难懂“不说人话”。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里面的很多词语明明可以用更日常的词语代替。虽然这些词语用对了地方,但是太难以理解了。我觉得作文应该贴近生活,在地上走一走,不能总“生活在树上”。
是晦涩难懂。作文里的一些词在生活中很少见,也很难理解它的意思。
今年高考得满分的作文
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2.底蕴深厚,自成一格。作者的笔触并不停滞于对老腔的感悟,而是把老腔扩展到“秦腔、花鼓”等传统的接地气的艺术唱腔形式;作者又对以“老腔”为代表的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演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唱形式所遭遇的逼仄与尴尬处境给予揭示与评价,体现作者对老腔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忧思和赞美。
3.层层深入,引人思考。全文层层深入,思绪纵横,开阖自如,力透纸背,磅礴,在感人肺腑的同时,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成功公式:立意高卓+底蕴深厚
高考满分作文 说尺子 出处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立论深刻、流畅自然、层层深入而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现在,尺子已经成为了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了!可是尺子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容易坏掉!打个比方:
在小明的【名师点评】文具盒里,有一把锋利的刻刀和一把长长的的尺子。它们平时互相配合,对小明的美术学习帮助可大了。
下午,小明放学回家,和平常一样拿出文具盒,正准备作美术作业。忽然听见铅笔盒里传来轻轻的说话声。我仔细一听,原来是刻刀和尺子在嘀嘀咕咕的说话。
刻刀说:“尺子兄,你真有福气,每天不像我要受皮肉之苦,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睡大觉,真是幸福极了。”
尺子说:“刻刀老弟,你不知道,我的日子也不好过。主人用你刻纸时,为了保证能刻平,就要用我去作“辅助”,而且他的技术也不高,我的身子每次都要被划上几刀!”
尺子一边安慰刻刀,一边忿忿不平地说:“我们每天这么拼命地为他工作,我们多少兄弟姐妹,为了他的学习而付出了生命。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我们到底是遭了什么罪呀?”
说到这里,刻刀和尺子再也说不下去了,互相抱头,都呜呜的哭了起来。小明听了之变换了钢尺!
其实,钢尺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使人很难把它拿起来!
2016南宁市三中高考满分的作文。 对于作文的评判,历来受到关注。然而判卷的时间同样令人惊讶。作文组一天要求评完600份。
一个小时评70多份,大概不到一分钟评一篇。这位老师认为,从高考出卷就很艰难,学生准备考试也很艰难,整个省也为了高考这三天,各个部门都非常辛苦。如果阅卷上这么马虎,就会前功尽弃。
2014年6月,浙江某地参与的老师向记者反映,语文阅卷速度实在太快,对学生不负,甚至一篇作文平均1分钟判阅完成。一位老师说:一位老师阅卷7天,也就是56个小时完成12000的阅卷量。平均每个小时阅卷量大约214份,平均每分钟阅卷3.5份,平均每份用时17秒。但是这位老师用了5天就完成工作量,也就是他每份试卷用时12秒。这是理想数字,不包括他休息,上厕所等,他的平均用时就是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