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语言运用题 广东语文高考题型

龙途教育 1次浏览

摘要:2018年广东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如何立意及点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

2018年广东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如何立意及点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2018年广东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如何立意及点评

广东高考语言运用题 广东语文高考题型广东高考语言运用题 广东语文高考题型


广东高考语言运用题 广东语文高考题型


广东高考语言运用题 广东语文高考题型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满分作文评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的考场急就章。

【满分作文二】远近结合,感知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满分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

【满分作文三】仰观宇宙,俯察万物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得以借助电视、网络等手段以认识自然。但若把科技当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径,在我看来,不免可悲。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亲身走进大自然中,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才能够真正感知自然的美与力量。

何谓“感知”?“感”即感受,“知”为相知。明白了这一点,便可知为何科技手段无法让我们真正地亲近自然,感知自然。

电视可让我们知晓全球天气,网络可让我们将生物知识尽收眼底,科技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万物的一种极便利的途径。然而,这顶多可算作对与自然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认知。科技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它始终无法让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们从来不会为屏幕上的红花绿叶而欢呼雀跃,画家们从来不会面对电视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挥毫;同样,天气预报不会让诗人诗兴大发,生物纲目种属也无法让作家文思泉涌。作家迟子建曾说过:“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放下鼠标,离开电视,亲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与大自然相感相知,相亲相近,让心灵得到美的洗涤。

以亲身走进自然的方式,其意义还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于通过与万物的接触,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对自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

莲池旁,与莲花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

让我们走进自然,于天朗气清之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与大自然真正相感相③选择关系:分句间是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知,相依相守。

【满分作文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自始至终均在证明一个观点:要想感知自然,就必须亲身走进自然,才能敬畏自然。

文章先指出电视网络等科技手段在感知自然时的不足:无法让人感知自然的美和力量。用孩子、画家和作家面对屏幕等媒介的表现证明自己的观点,又用迟子建的言论作证,事、理结合,言之凿凿,使论证严密。

接着,文章提出一个深刻的观点:亲身走进自然的意义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于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对自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作者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却因不亲近自然,或只通过媒介了解自然,造成后果:与自然疏远,甚至破坏自然,使雾霾封城,河水有毒。行文至此,问题的原因、结果已经阐明。以上是“破”。

两段,文章通过莫奈亲身观察荷花、徐悲鸿走进马群的成果证明,人只有走进自然,才能真正与自然相感相知,获取力量和智慧。这是“立”。

全文1000字左右,内容丰富,所用材料真实、典型,具有说服力。对比、设论证手法的运用,突出了通过亲身感知自然这一方式的优点和通过媒介感知自然的不足。语言流畅,成语运用恰到好处;用到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气势和力量。

这篇考场作文,还有一个优点:卷面整洁,字迹美观悦目。

不足之处:开头稍显拖沓,可以更加简洁。一味否定科技媒介的作用,没有辩证认识。

【满分作文四】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满分作文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提出现代人类当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二种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辩证思维,故立意较高。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内运用了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实。在表达上,文章征引名谚、古典诗文,有效地增强了该文的表达效果。

此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功底。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文化知识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对于一篇高中生的应考作文,自不可苛求。

【满分作文五】走进香山之中

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处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地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们的嗅觉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软,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块海绵上,时不时浸出一点水来,使鞋子沾满土的气息。落叶铺在地上,形成一道红火的小径,待秋天一过,它们化为养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树长得更加茂盛,也让这里的风景更加美丽。

茂盛的树上有鸟类鸣叫,婉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引得我们幻想这些鸟类的模样,它们的样子肯定是极可爱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从一处枝头扑棱扑棱地飞向空中,带着自己的希望向天边飞去时,也让我知道了这个自然的神奇,鸟儿带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这里的树,红中夹带着黄与绿,错落有致,树的根须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们的年龄以及经历过的沧桑。这里的树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们的名字呢?我们是来亲近自然,而不是辨别自然的,自然这么美,为什么不多去体验呢?你看这火红的树叶飘散是否会让你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美丽的景象是否会让你“停车坐爱枫林晚”呢?自然啊,你为何这么美?让我站在香山里为你驻足!

天气不似预期,天空中风起云涌,树叶沙沙作响,散落的叶片层层高。雨,毫无预兆地下了起来,香山中的花果清香、丛林气息霎时间融入雨水中。人们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爱。当你也随我撑起雨伞走上半山腰,再俯视山下的树林,雨模糊了它们,却给它们带来一场美丽的交响乐,也给它们绘制出一幅美丽的油画,这等美景是在电视与电脑中体验不来的,因为这里还有自然的气息与自然的声音。

雨渐小,自然的气息依旧弥漫在空中。可惜时间给予我领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树叶与雨水的土地,带着这里的自然味道跟随旅行团离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满分作文点评】

“香山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这篇作文是记叙散文,选材立意都符合题意,而且中心突出。文章表达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有文采。

符合题意表现在,作者自始至终紧扣材料,比如作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香山的红叶、鸟语、树木;作文的第五自然段,细致地写了香山的秋雨,同时又写出了香山丛林的气息。

中心突出表现在,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在写用视觉、用听觉、用嗅觉、用触觉、用心灵去感知香山这个小小的生态图。

这篇文章文情并茂,记叙散文特征突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等诗句的引用,非常自然妥当。第二、三自然段的后半部分,联想想象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值得“点赞”。

不足之处在于,全文选材的新颖度有限,全文写作的难度系数一般。此外,文章的层次还可以更有逻辑性,目前的次序是红叶--鸟语--树木--秋雨,可以改为红叶--树木--鸟语--秋雨。

广东高考使用全国卷有什么区别

至于备受关注的作文,邹寿元表示,与广东卷一样,全国卷近年来也是以新材料作文为多。因此,新材料作文仍然是备考的方向。

广东省教育厅通知,2016年起广东高考直接使用语文、数学、英语笔试、文综和理综全国卷,英语听说部分继续由广东自主命题。至于使用哪套全国卷,由决定。

正式批准广东省从2016年起普通高考使用全国卷,今年成为广东高考自主命题一年。这对广东考生备考会有什么影响?广东多位资深高中教师详细作了科目、试题的趋势剖析。

语文:作文仍以新材料作文为主

2016年广东高考将使用全国卷,华师附中语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邹寿元安抚考生,全国卷与广东卷的考试大纲是一样的,语文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主要是试卷的结构顺序和每一个板块的分值,因此准高三生们大可“淡定”。

具体到板块的变化,邹寿元表示,默写的范围,广东原来只要求30多篇,而全国是60多篇。虽然分值都是6分,没有变化,但因为命题范围变大了,考生们背诵的压力会有所增加,需要在背诵上下苦工。另外,古诗词鉴赏在全国卷的比重增加,而这恰恰是历年来广东考生失分比较多的部分,需要特别注意。

数学:全国卷对中等偏平考生有利

广雅中学数学课首席教师、科组长徐广华告诉记者,全国卷的题量和总体难度比广东卷要大,全国卷共有24题,而广东卷只有21题。全国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中档题都比较多,解答题从道开始就属于中档题,没有严格意义的属于送分的容易的大题;而广东卷有不少属于皆大欢喜比较容易的送分题。此外,选考内容全国卷考大题,明显比广东卷考填空题的挑战性要大得多。全国卷对中等偏平的考生比较有利,而中等偏下水平的考生则喜欢考广东卷。

徐广华提醒,对《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这三大选考内容的教学与复习,要从以往填空题的考查形式转向大题。对平面几何和不等式要加强推理与证明,对极坐标、参数方程要加强其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对文科生而言,还要补上《不等式选讲》这个内容。

英语:全国卷更注重语法

省实附中英语科组长蔡传业表示,在考试的题型上看,全国卷和之前的广东卷变化很大。首先,原广东题的阅读题是4篇标准阅读文章加上1篇信息匹配,新的全国卷则由3篇标准阅读文章④解说关系: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解说关系不用关联词语表示。加上1篇阅读填空题,分值由25分降为20分。此外,完型填空则由15题变成了20题,但分值不变。新旧题型之间的不同在于写作部分,新题型用回了传统的改错题,加上一篇情景写作。蔡传业认为,综合来看,原广东题注重语言运用,而全国卷则相对比较注重语法。

在备考策略方面,蔡传业建议学生还是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掌握好考纲的3600词汇和语法项目是关键。在学习词汇注意形式变化和固定搭配,在学习语法时要学得更细,注意特殊形式。要把初高中的语法知识全部认认真真过一遍。考生会发现不管题目怎样变,只要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加上解题技巧,就能取得好成绩。

理科综合:物理分值增加计算量加大

文科综合:知识点范围更广深度更大

全国卷和广东卷在考点、题型和分值设置上基本一致。但总体而言,全国卷的难度较广东卷大,并且比较偏向知识深度的考察。在试题组织形式上,非选择题部分广东卷不分选考必考综合组题,但全国卷会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对于备考2016全国卷的同学来讲需要尤其注意一轮复习的质量。由于全国卷比原来广东自主命题卷对知识点范围要求更广(主要体现在选修上),深度更大,所以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大扫描”阶段显得更为重要。同学们还可以把握好“超前一轮”复习,也就是暑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提前复习梳理。

语文科目改变是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从广东卷的只有33篇变为全国卷64篇古诗文。

英语科目在分值上从135分调整为150分,2016年广东省沿用广东省“听说”的自主命题15分和全国卷的笔试部分120分,折算成150分。除此之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和广东高考英语课考试不同点主要在于试卷结构及考试形式,广东卷更侧重真实情景运用,考查难度其实高于全国卷。也就是考全国卷,英语其实是变简单了。

以理科数学为例,选择题和填空题由原来的70分上升至80分;选做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填空题二选一变成解答题中的一个为三选一,学生较难应付的数列题难度有所下降,而方较为成熟的立体几何题难度有所提高。

在理科综合方面,全国卷的生物、化学再无让人纠结的双选题。物理科从考纲上看,全国新课标只需要学5本书,广东卷要学6本书,但每个知识点的要求都相同。从分值上看,全国卷对比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广东卷,物理多出10分。从题型上看,物理是考不定项选择的科目。

文科综合方面,在选考内容上有所不同。比如全国卷的地理选考内容有三个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试卷中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选考题),分值为10分。广东卷的地理考试选考内容为: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不单独出选考题。

1、首先,原广东题的阅读题是4篇标准阅读文章加上1篇信息匹配,新的全国卷则由3篇标准阅读文章加上1篇阅读填空题,分值由25分降为20分。

2、此外,完型填空则由15题变成了20题,但分值不变。新旧题型之间的不同在于写作部分,新题型用回了传统的改错题,加上一篇情景写作。

蔡传业认为,综合来看,原广东题注重语言运用,而全国卷则相对比较注重语法。广东高考使用全国Ⅰ卷(全国乙卷),即新课标一卷,一卷一般比二卷难一些。

广东省教育厅通知,2016年起广东高考直接使用语文、数学、英语笔试、文综和理综全国卷,英语听说部分继续由广东自主命题。至于使用哪套全国卷,由决定。

广东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以哪本词典为准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据介绍,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都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左右。语言运用均包含听力、阅读、写作,能力要求一致。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一共才几分?汉语词典。 辞海。放眼大局,将字词句的知识融入到阅读和作文中。 关于字音词义这里更多的要参照复习纲要或者复习总结性(1)理解主旨和要义。的资料。拿本字典。。。你好像没这么多时间来看。。

2019年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大纲

⑤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递进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但……反而……,尚且……何况……,况且,反而

广东高考英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般都是选自新报刊上的语段。听说考试大纲已公布,下面大学高考将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大纲整理给大家阅读,同学们可根据大纲内容进行复习。

4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的方法

I.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遵循选拔性考试的规律与要求,贯彻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本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注重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II.考试范围与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的内容。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以每年颁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词左右。

二、语言运用

听力要求考生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口语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III.考试形式

英语科听说考试的时间约30分钟。采用计算机辅试,试卷满分60分。评卷采用人工评卷和计算机评卷相结合的方式。

IV.试卷结构和题型

英语科听说考试的内容、题量、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

英语科听说考试最终计入总成绩的分值=卷面成绩(满分60分)×0.25,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分。

V.题型说明

A节模仿朗读,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一分钟的片断,然后考生开始模仿训练:先阅读文字稿,再对照文字稿听录音。完成训练之后考生开始模仿朗读:考生对照片断的字幕朗读,要求考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片断保持一致。

B节角色扮演,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片断,明确自己拟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看完片段之后首先根据中文提示,准备20秒钟后用英语提出三个问题,计算机将回答考生的提问;然后计算机向考生提出五个问题,考生必须根据自己所听的内容(包括片段和计算机的回答两部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之前考生有10秒钟的准备时间。

C节故事复述,要求考生先听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独白,录音播放两遍。考生准备一分钟之后开始复述所听的内容。要求考生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而且复述内容应涵盖尽可能多的原文信息点。选取的独白其体裁主要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

VI.样题

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的样题共八套,详见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监制的《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及样题》光盘。

高考语法填空如何复习

其实,这类题型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尽管考点较为零碎,但只要抓住特征就能有效应对。

系统的填充句子:注意语境的特点,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和所给材料写句子。掌握语法知识,了解语能。

语法填空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所以考生必须掌握语法,了解语法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运用语法。同时要了解各项的语能,能够准确的分析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答题时才能有充分的依据,否则无从下手。

积累基础词汇,掌握常用的短语搭人本为自然的一个部分,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斩断了人与自然间的纽带。人们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便使人类对自然失却了敬畏之情,却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试想,若只从天气预报中认知自然,又何谈对蓝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识概括自然,又何来对花草树木的珍视与保护?过分依赖科技,却失却了对自然的亲身感触,使人类忘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们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制造出雾霾封城,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种种的荒谬事情。科技并没有让人与自然更近,相反,它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让我们重返自然,亲身感受自然,我们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配

语法填空考察的就是考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所以考生必须重视对基础词汇的拼写,否则就会吃大亏。对于常用、易错的词就要多下工夫记忆,如不规则的动词的过去式、分词的拼写等,都要烂熟于心。

在平时复习中,要积累习语,短语等,对固定搭配要了然于心。

强化语篇意识,提高理解能力

语法填空提的特点就是在语篇中考察语法知识,准确理解短文是作好题的基础。所以考生平时就应该选择一些有难度的文章进行精读,并研究文章的写作思路,组织结构等,适当的利用完形填空来加强语法意识。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从这句话中可以怎样写作文

【5 1 8 4 高考资讯发布, 高考成绩录取查询】

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再看,触龙说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在攸子铭看来,光学好物理不一定能得高分,还得学好数学。“总之,全国卷物理科极少出现很新颖的考法,都是基础模型的深化。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吃透基础模型。”他说。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以 成语 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部分题型也有变化。萧艺欣老师认为,从2014年、2015年新课标卷《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的不同点,可以给广东备考带来启示。比如,在文言文阅读中,实词、断句、概括分析、翻译皆为广东卷常设题型,值得注意的是“内容解说”题,专考古代文化常识,备考时应给予重视;在名篇名句描写上,广东卷历年考法皆为前后句子填空,理解句意填空的考查方式难度较大,不仅要做到背诵默写,更需要做到理解记忆。

一、修辞格与体会 文章 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网-广东英语高考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 议论文 :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2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的技巧

一、词语(包括熟语)考查的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以成语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包括正误判断题、填充辨析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如2008年天津卷所选填的词语包括古诗句、双音节词和成语,2009年浙江卷要求考生用括号里的成语去替代语句中的熟语,2010年广东卷把四个成语放在—个语段中进行考查,突出了活的语言环境。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的命题规律

(1)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 热点 之一,每年必考。从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辨析病句,偶尔出现修改病句题。

(2)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结构类病句,它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另一类是语意类病句,它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主要考查指代不明、歧义句。

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 方法

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

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语病部分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

① 句子 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

② 逻辑思维 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语言表达与运用部分要注意仿句。仿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连贯、简明、得体,句式和修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④色调要统一。语意连贯题则要注意排除法的运用,上下文之间的连接是解题的关键。

一、整散句互换

1.整散句互换多为散句变整句,既是对句式变换的考查,又是对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考查。

2.整句与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改为散句时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要使散句变成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能够体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最常见的是排比句和对偶句。做题时可对句子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其相似点,从而划类归一,变成对偶句或排比句。整句变散句的要求则与散句变整句的要求相反。

二、填充词语或句子

填充词语:注意句子之间的语意关系,积累常见关联词语:

①并列关系:既……又……,又……又……,有时……有时……,同样,另外,而是,不是……而是……,是……不是……

②顺承关系: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首先……然后,刚……就……,便,才,于是,后来,终于

⑥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可是,只是。

⑦条件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否则,无论……都……

⑧设关系:偏句提出设,正句表示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那么……,即使……也……

⑨因果关系: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因此,以致

⑩目的关系: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关联词语都单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以,以便,为的是,以免,免得。

考全国卷,怎么应对,和广东卷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运用

我认为考什么卷没有多大问题,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不用太担心,一下来自新浪网,给你参考一下

语文:具体题型分值分布有变

据卓越教育萧艺欣老师介绍,2014年广东语文高考大纲与2015年全国新课标大纲的考试说明要求基本一致,均设置必考和选考内容,分别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对应表现为六个层级。

而两者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要求以及试卷结构、具体题型分值分布上。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例,全国卷有4题共20分,但广东卷是6题共24分;现代文阅读全国卷是3题共9分,但广东卷是4题共16分,但选考现代文阅读全国卷是4题25分,广东卷是3题15分,也就是全国卷在选考现代文阅读的分值较大。

理科数学:立体几何难度有所提升

在理科数学上,卓越教育谢家宝老师分析,广东卷和新课标虽然考点接近,但是考点所放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对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产生了变化。例如广东卷中一直屹立不倒的简答题“三角函数”,在新课标中“降级”为小题,但题量增加至3道,因此更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当中的一些原理问题。而数列题放在了简答题中的道,立体几何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谢家宝认为,广东学生数学上普遍的弊病是计算能力较弱,平时数学考试结束之后,学生往往讨论的不是“做对多少”,而更多的是“做完了没”,而广东卷若改成与新课标一样之后,小题会增加两道,考生在数学考场更是“没完没了”。而从分值来看,选择和填空题由原来的70分上升至80分,对于平时做题细心、基础扎实的学生更有优势。

文科数学: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需掌握的内容变多了

数学一直是文科生的“痛”,广东高考改革以后,对文科生利好的消息是数学小题的分值增加了,由原来的“10选择+4填空”总分值70分,增加为“12选择+4填空”总分值80分。对于一些平时做题细心,重视基础的学生是利好。

不过,卓越教育张志君老师对比发现,广东卷和新课标考点虽然比较接近,但相同知识点所放的题号位置并不相同。例如一直让文科生头痛的数列题“鸠占鹊巢”占据了简答题的把交椅,新课标立体几何的难度要求也比广东卷有所提升。

选讲题方面,广东卷只有“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和“几何选讲”,且为选择题二选一,分值为5分。而全国卷中有“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几何选讲”和“不等式选讲”,且为问答题三选一,分值为10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需掌握的内容也变多了。建议考生在备考时提前选好自己最熟悉的考点,千万不要到了考场才把三道题都浏览一遍再做判断。

英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语:听力算在笔试内,分值较高

高考英语科一年多考的改革可能要到2017年才实施,所以对2016年来说基本没有影响。卓越教育何丹老师表示,2016年全国新课标和广东高考英语课考试要求基本一致,均考查英语基础语言知识以及基本语言技能,不同点主要在于试卷结构及考试形式。广东卷更侧重真实情景运用,考查难度高于全国卷。

不同的是,全国卷的英语听力是笔试的部分,占30分;但广东的听说考试与笔试分开,体现了对英语口语的考查,只占15分;全国卷的完形填空有20题,共30分;广东卷的完形填空共15题,也是30分;全国卷的写作包含短文改错(修改文中的10处错误,占10分)和一篇书面表达(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占25分);广东卷的写作包含基础写作和任务型写作,分别占15分和25分。任务型写作包含写概要,总词数要求为150个词左右;全国卷的笔试总题量为82题,满分150分,广东卷的笔试总题量为52题, 满分135分。

文科综合:历史地理都有选考题

至于文科综合科,卓越教育黄怿筱老师指出,全国卷与广东卷的要求大体一致,必考知识点基本相同。总分与考试时长相等。均不设置必考和选考内容。

两者的不同点体现在:全国卷历史、地理均有单独的选考题(非选择题),广东卷则不设置选考题。因此在试卷题型方面出现明显异——全国卷会比广东卷多2道非选择题,分别为历史与地理科目的一道选考题。

另外,在选考内容上也有不同。比如全国卷的地理选考内容有三个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试卷中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选考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题;广东卷的地理考试选考内容为: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不单独出选考题。

全国卷的历史选考内容有四个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的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中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题。广东卷的历史没有选考内容。

全国卷的没有选修教材,但广东卷的包含选修教材——和组织常识。

理科综合:物理将成为重点战场

谈及理科综合科的考试,卓越教育宋硕彦老师认为,广东卷的生物双选题一直以来都是一部分基础不够扎实的广东考生心头之痛,全国的新课标卷也许是这部分考生的救星,因为生物部分再无双选。新课标卷采取的是“2选1”的命题方式,考生只需从以《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为考点的39题以及以《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为考点的40题中选取一道来作答即可。

化学在全国卷也同样没有双选题的纠结。不过全国卷对同分异构体的考察频率和难度略高于广东卷,这是广东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至于物理科,卓越教育王启勇老师认为,从考纲上看,全国的新课标只需要学5本书就够了,广东卷要学6本书。但每个知识点的要求都相同。从分值上看,全国卷对比广东卷,物理多出10分。从题型上看,物理是考不定项选择的科目。

对比2014年的卷子,广东卷主要是“简单题+难题”,全国卷主要是“中档题+难题”。解答题两卷难度不多,但综合考虑全国卷难度高于广东卷,难度结构更合理,更利于分层学生。如果广东真的按新课标卷高考,对于中上游的学生,分值高、难度高的物理必定成为理综的重点战场。

2019年广东高考英语听说成绩什么时候出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019年4月下旬公布

1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根据省考试之前的考试日程安排,以及部分地市的消息,英语考试成绩在4月下旬公布。

理综方面,的变化是物理、生物、化学三科所占的分值。广东卷是三科各占100分,而全国卷则是物理110分、生物90分、化学100分。明师教育物理科教材组组长攸子铭说,因为物理在理综里一直处于“拦路虎”的角色,难度大的学科比重提高,因此理综全国卷整体上比广东卷要难。而且,物理科本身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选择题方面,广东卷是分单选题和多选题,而全国卷直接就是不定项选择,因此想靠在单选题里‘蒙’是不可能了。”攸子铭说。

再结合往年成绩公布时间,预计是2019年广东高考英语考试成绩有可能在4月一周公布。

但是,今年的考试时间比往年的早,说不定还会提前公布呢!大家可要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以每年颁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词左右。

听力要求考生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作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口语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广东高考剩70天,还能冲多少?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转的一片风景,做这类题,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

一、广东高考剩70天,还能冲30-50分。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着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般来说文章采用先破后立、层层推进的手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构严谨。,如果原来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不认真。可以找一个1对1的教辅机构测评一下,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认真学习,提分的幅度较大。

如果原来的学习方法很适合自己,并且很努力,提分的幅度较小。必须调整心态,补齐短板,防止失分。

二、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于1952年实行,于1965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是对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按照学习能力的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是中华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教育考试之一。

2012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5万人。其中907.7万人不与你在同省。同省中其中1万人已被保送,2千人对大学后就业没信心不参加高考,8千人是考,9千人不能正常发挥,1千人会迟到,4.2万人不和你考一个学校,剩下1000人,630水平不如你,369个会产生心理问题。你的对手只剩自己。 ——送给所有2012届考生。

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要看你自己,好好按老师方向走吧,其他的都是扯淡

高中的数学是挺好学的,只要把基础抓好就可以很快的提高成绩了,虽然我不是学文的,但是地理只要按老师是的复习就可以了

我也广东的...成绩比你还...共勉...相信自己,拼个无怨无悔。

从现在起数学制作一些基础的题,抓住基础,其他的都要好好在复习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龙途教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删除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