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速推算日干支法 日干支法是一种流派较广且实用性较强的方法,可以用来推算个人的命运、运势和吉凶。其推算方
快速推算日干支法
日干支法是一种流派较广且实用性较强的方法,可以用来推算个人的命运、运势和吉凶。其推算方法主要依据个人出生年月日所对应的干支纪年、月、日,以及八字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结合其他因素对人的命运进行分析。
天干地支计算法 1993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法
天干地支计算法 1993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法
在日干支法中,每个人的出生年份都会和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一个干支纪年,这个纪年影响着个人的命运和吉凶。同时每个月份和每个日期也都会和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对应,将这些信息组成一个八字来分析命运1 2 3 4 5 6 1 2 3 4 5 6。
例如,某人出生于1988年,那么他的天干地支纪年为戊辰年。设他的出生日期是阳历2月15日,那么这天对应的天干地支为丙寅日。将这些信息组成一个八字,就是戊辰年丙寅日。
根据日干支法,这个八字中的五行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命运、事业和健康状况。比如丙寅日出生的人,属火象,具有自主、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但如果其它因素不利,可能也会带来健康上的问题。而戊辰年出生的人,属于土龙,有做事充满朝气和决心的优良品质,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家庭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当然,日干支法并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洞察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对于个人和家庭,学习和运用日干支法,是一种简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做12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以上就是与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相关内容,是关于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怎么算年月日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干支纪年法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地支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2所得的余数。以2012年为例:天干为:(2012-3)÷10=200······9;地支为:(2012-3)÷12=167······5;对照天干地支表得出,2012年为壬辰年。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是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的组合方式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年,60年为一个循环。
干支纪年,是指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以致无穷。但也确有人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开辟天地的起点。
传统历法使用干支来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11酉、戌、亥。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4 + 1) / 5] + 1 - 3 =117导读:我们查询日历的时候,会看到两种表示方法,一个是数字版的公历年份表示,一个是文字版的农历年份表示,公历年每年加一,农历年却是不同的,计算方法被称为干支纪年法。那么,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是怎样的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4、 5、 6、 7、 8、 9、 0、 1 、 2、 3
凡是公元后某年的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如辛酉(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1)发生年代的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历史上知名的干支年份
历史上很多是以年份的干支命名的:辛酉(麒祥)、中日甲午、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癸卯学制、辛亥革命等等。
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直到12年元旦成立时才开始使用。
(1)辛酉——发生于1861年,农历辛酉年,慈禧太后夺权。
(2)甲午——发生于1894年,农历甲午年,中日黄海大战。
(3)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农历戊戌年,变法仅维持103天。
(4)庚子赔款——发生于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
(5)辛丑条约——发生于1901年,农历辛丑年签定,使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6)癸卯学制——发生于1905年,农历癸卯年,晚清一次学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
(7)辛亥革命——发生于11年,农历辛亥年,推翻了满清统治。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10、11、 0、 1、 2、3
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其余类推。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如1861年,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为“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
根据六十甲子可以推算出具体的年月日时。而在计时使用里,由于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古代正好是十二时辰,因此形成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换算关系,具体为深夜23点到子夜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戌时,21-23点亥时。除了以此计时外,另外地支计时法还与干支计日联系在一起形成六十干支计时法,即甲己日子时以甲开头,成为甲子时,然后丑时成为乙丑时,寅时成为丙寅时,依次类推。乙庚日子时以丙开头,成为丙子时;丙辛日子时以戊开头成为戊子时。丁壬日子时以庚开头,成为庚子时;戊癸日开头以壬开头成为壬子时。这样六十天干形成完整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每人出生的时辰也就有了确定的四组天干八个字组成的生辰,简称“八字”。如此时正是2005年11月15日19:07(农历十月十四日),此时出生者的八字就是乙酉年丁亥月癸卯日壬戌时(因为计日天干为癸开头,故本日子时为壬子时,推算至19点至21点即为壬戌时)。
方法二:口诀法:
1、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以1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190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得"辛",再将基数1908除以12恰好除尽,余数为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亥",故11年为辛亥年。
2、计算公元前的年份, “公元前年数先加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而查干支次序时均自后向前倒查即可。以公元前40年为例, 年份加3得43为基数,除以10得余数3,倒查天干为“辛”,再将基数除以12得余数7,倒查地支为"巳",故公元前40年应为"辛巳"年。
其中关于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换算是个难点,比如:公元2004年是干支纪年的什么年?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1)首先要先记准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2)再记住一个历史的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分别是哪一年,如辛亥革命是11年。然后就可以以此为借助点来计算了。如:知道11年是辛亥年,问你2004年是干支年的什么年?计算步骤如下:(1)先2004-11=93(2)再93÷10=9余3,用这个余数3定天干。(也就是如没有余数那2004年的天干就和11年的天干是一样的即是“辛”;如余数是1,那2004年的天干就是在11年天干“辛”的后面一个字,即是“壬”。以此类推之。)也就是2004年的天干是“辛”后第三个字即“甲”。(2)用93÷12=7余9,用这个余数9定地支。(方法同上)也就是2004年的地支是“亥”后第九个字即“申”(3)把天干和地支合在一起即2004年的干支纪年是甲申年。
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
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的公式:
天干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月首十三二十五,日柱看天干还是地支确定属性。应的天干字就是干
地支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
举例:2011年
计算天干:(2011-3)/10的余数是8,对应天干是字:辛,即为这一年的干。
计算地支:(2011-3)/12的余数是4,对应地支是字:卯,即为这一年的支。
所以2011年是辛卯年。
例如:甲午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庚子年。
最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法
年7月18日=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乙卯最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法是:
1. 知道年干支,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年干数+年数余数+月数余数。
2. 知道日干支,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年干支=日干支-3+年数倍+月数倍。
3. 知道年干支,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月干支=年干代数2+月数-10。
4. 知道月干支,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年干支=(月干支-1)10+月数。
5. 知道年干支,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年干支-1)10+年月余数。
根据这个公式,希望你可以求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天干地支是怎么计算的啊
因此,如同上方说的,子时是一天的开始,所以只要过了......>>不是计算,是排列的循序顺序!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60年一循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按1(子);2(丑);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5
67
89
10
1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5
67
89
10
12
1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六十年为一轮回,用阳历年份除以12。年份的一位从天干中找出,地支则在余数中找。
例如2022年,2022除以12,余6。尾数2为天干中的壬,余数6为地支中的寅,故2022年为壬寅年
求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如:公元1995年<%
function tuisuan(nian,yue,ri,shi,fen,miao,ngz,ygz,rgz,sgz,yinli,jiaojie)
dim tg(10)
dim dz(12)
dim jq(24)
tg(0)="甲"
tg(1)="乙"
tg(2)="丙"
tg(3)="丁"
tg(4)="戊"
tg(5)="己"
tg(6)="庚"
tg(7)="辛"
tg(8)="壬"
tg(9)="癸"'天干名称
dz(0)="子"
dz(1)="丑"
dz(2)="寅"
dz(3)="卯"
dz(4)="辰"
dz(5)="巳"
dz(6)="午"
dz(7)="未"
dz(8)="申"
dz(9)="酉"
dz(10)="戌"
dz(11)="亥"'地支名称
jq(0)="立春"
jq(1)="雨水"
jq(2)="惊蛰"
jq(3)="春分"
jq(4)="清明"
jq(5)="谷雨"
jq(6)="立夏"
jq(7)="小满"
jq(9)="夏至"
jq(10)="小暑"
jq(11)="大暑"
jq(12)="立秋"
jq(14)="白露"
jq(15)="秋分"
jq(16)="寒露"
jq(17)="霜降"
jq(18)="立冬"
jq(19)="小雪"
jq(20)="大雪"
jq(21)="冬至"
jq(22)="小寒"
jq(23)="大寒"'节气名称
shijian=nian&"-"&yue&"-"&ri&" "&shi&":"&fen&":"&miao
set fo=server.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object")
path=server.mappath("jieqi.txt")
set cal=fo.opentextfile(path)'读取24节气交节时刻表
tag=true
i=0
while not cal.atendofstream and tag
str=cal.readline
strarr=split(str,",")
jieqi=strarr(1)&"-"&strarr(2)&"-"&strarr(3)&" "&strarr(4)&":"&strarr(5)&":"&strarr(6)
zhongqi=strarr(1)&"-"&strarr(2)&"-"&strarr(7)&" "&strarr(8)&":"&strarr(9)&":"&strarr(10)
if trim(strarr(1))=trim(nian) then
i=i+1
if datediff("d",shijian,jieqi)<=0 and datediff("d",shijian,zhongqi)>0 then
tag=false
gzyue=strarr(2)-1
if gzyue=0 then
gzyue=12
end if
if strarr(2)>=2 then
gznian=strarr(1)
else
gznian=strarr(1)-1
end if
jiaojie=jq((2i+20)mod 24)&":"&jieqi&""&jq(((2i+20)mod 24)+1)&":"&zhongqi
elseif datediff("d",shijian,jieqi)>=0 and datediff("d",shijian,zhongqi)>=0 then
tag=false
gzyue=strarr(2)-2
if gzyue=0 then
gzyue=12
end if
if strarr(2)>=3 then
gznian=strarr(1)
else
gznian=strarr(1)-1
end if
end if
end if
if tag then
jiaojie=jq((2i+20)mod 24)&":"&jieqi&""&jq(((2i+20)mod 24)+1)&":"&zhongqi
end if
wend
cal.close'获取当前日期相邻地支=(年份-3)/12……余数同上天干地支计月份和日期。的两个交节时刻
……
sdz=shi+1
sdz=int(sdz/2)
sdz=sdz+1
if sdz>12 then
sdz=sdz-12
end if
stg=rtg2+sdz-12
stg=stg-10
elseif stg<=0 then
stg=stg+10
end if
sgz=tg(stg-1)&dz(sdz-1)'推算时干支
end function
%>
来源:
怎么算日柱?
年支按: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方法一:日柱(出生当天的天干地支)
日柱的时间界限为每天的两个23时,例如,某某年4月9日出生,那么日柱的开始时间为4月8日23时开始,9日的23时结束。
1.以甲子为1、1
天干数:甲1 乙2 丙3 丁4 戊5 己6 庚7 辛8 壬9 癸10(0)
地支数:子1 丑2 寅3 卯4 辰5 巳6 午7 未8 申9 酉10 戌11 亥12(0)
2.计算公式
{ (公元年数-1)×5+(公元年数-1)÷4+当年日数} ÷60
将所得余数÷10,得出的余数作为天干序数
将所得余数÷12,得出的余数作为地支序数
注意:需要考虑当年是否闰年,如果是闰年则二月份为29天。凡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为平年。
举例:
例如:2008年3月1日的干支:
{ (2008-1)×5+(2008-1)÷4+61 }÷60
(1月31天,2月29天,3月1天共计61天)
=1日干支推算法76……37
求天干:37÷10=3……7(庚)
求地支:37÷12=3……1(子)
所以,2008年3月1日的干支为庚子
方法二:农历求日干支,春节这天的干支数为1
首先需要知道春节当天的干支,还要知道当年每个月的干支有大小之分,比如农历大约为30天,小月为29天。
计算公式:
当年日数÷10的余数为日干
例如:2008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干支
是戊子年,春节的干支是丁丑,以它为1,正月大为30天,二月加两天,共32天。
那么如下:
求天干:32÷10=3……2(余数以丁为1,那2就是戊
)求地支:32÷12=2……8(余数以丑为1,那8就是申)
所以,2008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干支就是戊申
传统干支纪年要怎么计算?
丁卯干支纪年法,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大天干:甲乙丙 丁戊己 庚 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可构成60干支(即为一花甲)。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永无止尽。
现在公元纪年换算干支纪年的方法
(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3.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易友提供)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计算时,年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2年:一位是2,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壬”,再用2012除以12得到167余8,对应地支编号为“辰”合起来即2012年为“壬辰”年。
天干地支计算的公式是什么?
当年日数÷12的余数为日支某年的第n个节气为几日(从0小寒起算)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4 + 1) / 5] + 1 - 3 =1如下:97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4 + 1) / 5] + 1 + 7 + 6 =213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年数为公历年的后二户,除4取整数,凡能被4整除的结果加一天这里介绍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大月上句加一天。最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法。,
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 2、癸3
地支:
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
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
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某人生日年月为1973年农历8月,其年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
1973÷12=164……5,余数5对应地支为“丑”。
于是197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丑”年。
因为是农历8月生,故为酉月,月柱为辛酉月。
故1973年农历8月为癸丑年辛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