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化学必考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7. 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化学实验知识点高考英语_化学实验
高考化学必考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7. 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化学实验知识点高考英语_化学实验英文报告
化学实验知识点高考英语_化学实验英文报告
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 学化学 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的制备(50—60℃)、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 收集 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知识重点
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 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 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4.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正价和它的负价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 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
26. 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 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 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高中化学推断题知识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正价等于负价3倍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5、C、Si是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 H)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英语常考知识点_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汇总
5.次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2022年高考正在紧张地备考阶段,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2022年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下面由我为整理有关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高考”的 文章 ↓↓↓
★ 2022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
★ 2022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
★ 高考生物必考重点知识 ★
★ 202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as句型
(1) as方式状语从句句型:“按照……;正如……”
例:As(it is)in your country we grow wheat in the north and r in the south.
正如(像) 你们一样,我们北方 种植 小麦,南方种植水稻。
(2) as+形容词/副词原级+(a /an)+名词+as ;
否定式:not as/so --- as
例:He is as good a player as his sister.
他和一样是位的运动员。
(3) such + n. + as to do 如此……以致于……
例:She is such a fool as to beli what he said.
她是一个如此的一个笨蛋以致相信了他所说的话。
(4) so + adj./a. + as to do sth 如此……以致于……
例:He was so strong as to carry the hey box.
他是如此的强壮以致于能提起那重箱子。
(5) such...as... 象……之类的…… (接名词或定语从句)
例:He wished to be such a man as Lei Feng was.
他希望成为一个像雷锋这样的人。
(6) the same +名词+as 和……一样的…… (接名词或定语从句)
例:He is not the same man as he used to be.
他不是从前的那样子了。
(7) as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例:As is known to us knowledge is power.
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25CuSFeS稀盐酸过滤
(8)时间状语从句,与while意义相近
例:We get wiser as we get older.
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9) 原因状语从句,与 because的用法相近
例:As it was getting very late we soon turned back.
因为越来越迟了,所以我们不久就回来了。
(10) 让步状语从句
例:Child as he is he knows much about science.
尽管他是一个小孩,但他对科学了解得很多。
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before句型
(1) before can/ could … 某人还没来得及……
例:Before I could get in a word ,he had measured me.
我还没来得及插话,他就给我量好了尺寸。
(2) It will be +时间+ before + 还有多长时间……
例:It will be 4 years before he graduates.
他还有四年时间变 毕业 了。
(3) had done some time before (才……)
例:We had sailed four days and four nights before we saw land.
我们航行了四天四夜才见到陆地。
(4) had not done ... before ... 不到……就……
例:We hadn’t run a mile before he felt tired.
我们还没走到一英里路就觉得累了。
例:It wasn’t two years before he left the country.
还没到两年他们离开了那。
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what的名词性从句
(1) what 主语从句
例:What surprised me is that rybody seemed to be very indifferent to her.
让我吃惊的是每个人似乎对她都很冷淡。
(2) what 宾语从句
例:We can learn what we do not know.
我们能学会我们不懂的东西。
(3) what 表语从句
例:That is what I want.
那正是我所要的。
(4) what 同位语从句
例:I he no idea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我不知道他们正在谈论什么。
英语常考知识点_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 高三英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语考试常考知识点
★ 高考英语常考知识点
★ 高考英语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 高考英语语法必考点与常考点
★ 高考英语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考英语易错知识点(2)
★ 高考英语必考语法知识点汇总
★ 高考英语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考英语重点知识点大全
★ 高考英语知识考点汇总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选择题主要是单选题,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元素化合物(碱金属、Al、Zn、Mg、Fe、Cl、S、P、N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式、性质、用途、离子鉴别等)、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物质的量的计算、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同位素的原子结构、常见分子的空间结构、晶体的类型与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官能团的结构及性质、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盐类水解、pH值的简单计算及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移动、多步反应关系式的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高一化学 在整个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 学习 方法 很重要,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一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溶液或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二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 其它 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_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作方法
1N2O2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
2CO2H2SCuSO4溶液洗气
3COCO2NaOH溶液洗气
4CO2CO灼热CuO用固体转化气体
5CO2HCI饱和的NaHCO3洗气
6H2SHCI饱和的NaHS洗气
7SO2HCI饱和的NaHSO3洗气
9CO2SO2饱和的NaHCO3洗气
10炭粉MnO2浓盐酸(需加热)过滤
11MnO2C--------加热灼烧
12炭粉CuO稀酸(如稀盐酸)过滤
13AI2O3Fe2O3NaOH(过量),CO2过滤
14Fe2O3AI2O3NaOH溶液过滤
15AI2O3SiO2盐酸`氨水过滤
16SiO(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2ZnOHCI溶液过滤,
17BaSO4BaCO3HCI或稀H2SO4过滤
18NaHCO3溶液Na2CO3CO2加酸转化法
19NaCI溶液NaHCO3HCI加酸转化法
20FeCI3溶液FeCI2CI2加氧化剂转化法
21FeCI3溶液CuCI2Fe、CI2过滤
22FeCI2溶液FeCI3Fe加还原剂转化法
23CuOFe(磁铁)吸附
24Fe(OH)3胶体FeCI3蒸馏水渗析
26I2晶体NaCI--------加热升华
27NaCI晶体NH4CL--------加热分解
28KNO3晶体NaCI蒸馏水重结晶.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三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四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1.与的反应:Cl2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6.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
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加,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变红褐色。
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Fe3+的检验:(_液)
a)加,产生红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铜与反应(用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锌与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锌与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或氧化钙、,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_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_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_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与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与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在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Cl-、Br-、I-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_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_淀的为Br-;产生_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硅与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与反应:Si+4HF=SiF4+H2↑
3.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4HF=SiF4↑+2H2O
5.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1.
2.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3.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4. 2017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5.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6.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7.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8. 2020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9.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10.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
8CI2HCI饱和的食盐水洗气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 方法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1
的反应
(1)、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与磷反应3Cl2+2P==2PCl3(点燃)PCl3+Cl2==PCl5(白色烟雾)
(3)、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混合气光照爆炸;卤素单质的活泼程度比较)
(4)、与水反应:氯水的多重性质(Cl2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不稳定性、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5)、与反应(用吸收残余)
(6)、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制漂)
(7)、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
(9)、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2)、与溶液反应(现象?)
(13)、与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4)、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2
与盐酸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反应
(9)、与乙烯加成反应
(10)、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
(11)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漂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3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不生成)
2.硫与氢气加热反应
3.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用NaOH溶液来洗)3S+6NaOH=2Na2S+Na2SO3+3H2O
(二)或的反应(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物)
1.氧化
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
4.与水反应
5.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7.有漂白性(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
(三)硫酸性质用途小结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
(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5.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1)、制气体
(2)、制(HNO3易溶,用浓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
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6.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乙醇浓硫酸体积比1∶3)
(2)、苯的硝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
(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5)、糖水解(注意: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硫酸)
7.硫酸的工业制备
“四个三”:三个阶段、三个设备、三个反应、三个原理:增大接触面积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思考:工业制硫酸的条件如何选择?(温度、压强采用常压的原因、催化剂);从燃烧炉中出来的气体进入接触室前为什么要净化?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4
碳的还原性
1.与氧气反应(燃烧)
2.与SiO2高温反应(工业应用:制硅单质)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实际的还原剂主要是什么(CO)?)
4.被热的浓硫酸氧化
5.被热的浓氧化
6.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7.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
C + O2 == CO2
2C+ O2 == 2CO
C + 2CuO == 2Cu+ CO2
2C + SiO2 == Si + 2CO
3C + SiO2 == SiC + 2CO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5
碳酸盐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实验现象;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析出的原因:①消耗了水②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③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原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2)、共同性质: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稳定性: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HClO
(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
(4)、溶解性比较:一般说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反例:NaHCO3
(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
①、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比较。)
②、跟石灰水或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③、碳酸氢钠能跟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
④、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或硅酸钠或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或黑褐色沉淀—)继续加,沉淀消失—(制银)
⑦、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溶液,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3.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 2020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2020
★ 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9高考化学高频考察知识点 再不看就来不及了
6、归中规律高考理综中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繁杂,有关化2.推论学方程式及实验作数不胜数。下面是我整理的高考理综化学高频考察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高考化学考察的知识点有哪些 一、选择题
二、推断题
推断题包括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无机部分包括框图题:突破口(特征反应、特殊现象、特殊颜色、重复出现的物质、特殊反应条件、特殊量的关系);推断题:物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晶体性质)、典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方程式的书写:审题(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充分利用信息写出并配平(先氧化还原,再电荷守恒,后质量守恒)。有机部分包括反应类型:加成,取代(硝化、酯化、磺化、水解),氧化(加氧、去氢),还原(加氢、去氧),消去(醇、卤代烃)、加聚,缩聚等(从结构改变判断)
三、实验题
实验作的注意事项:醛的二个典型反应(反应环境问题)、酯化反应(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与浓溴水(沉淀存在)、实验室制乙烯的温度、Fe(OH)2的生成作(滴管在液面下)、几种仪器的读数(天平、量筒、滴定管等)、气密性检查:①常用方法、②特殊方法;喷泉实验原理;尾气吸收的方法(导管、倒置漏斗、球形干燥管、燃烧);气体制备;装置连接顺序:(制备-除杂-干燥-验纯-检验-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接口处理(强氧化剂存在时橡胶管的处理)。
常见的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高考化学大题的命题特点 1. 一般有4道大题
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 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
3. 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中学化学实验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6、先验气密性(装入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微观上是有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许多规律,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元素处于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价,只有还原性,如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难易规律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可以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例如Na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成为Na+,Na+氧化性则很弱,很难得到电子。
4、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用这一性质可以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还原剂H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HBr的还原性。
5、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如Cl2+H2O=HCl+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歧化为-1价和+1价的氯。
(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_步)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负价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二、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油脂、、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一.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精最全
二.人教版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梳理
三.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四.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大全
五.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六.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2019年西城区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
高考化学想考满分:这些知识点必须掌握
[ indifferent adj.不关心的;冷漠的]化学的学习,只有努力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学习方法,仅供参考。
高中化学方程式记忆法
反应规律法
2FeCl3+Cu=CuCl2+2FeCl2
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能反应。
索引法
索引法是从总体上把学过的方程式按章节或按反应特点,分门别类地编号、排队,并填写在特制的卡片上,这样就组成一个化学方程式系统。利用零碎时间重现这些卡片,在大脑皮层中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实验联想法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的描述,是实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依据化学实验来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口诀法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在使用时脱口而出,有时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编成某种形式的便于记忆的语句,这就叫口诀法。
我: 如何提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效率
高考化学反应不是无规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规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里再强调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如,FeCl3是较强的氧化剂,Cu是不算太弱的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首先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这一原则,因而两者能发生反应:化学应试技巧
图像、图表分析
图像题和表格题,统称为图表题。它是指以图像、图形和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题。
这类化学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扶云松老师还提醒各位考生,近几年,高考这方面的题型在考查力度上有所增加。
化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化学计算中要做到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就要正确分析形式多种多样的数据,找到数据的作用、特点以及内在联系,寻求化学计算的正确方法,以提高化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数据的处理能力反映了学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处与刻度相切为止.生对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哪里有讲解高考英语语法的视频呀?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高考英语语法讲解视频,的就是《 高考语法完全突破》视频教程,魏训刚主讲地,非常系统全面,清晰透彻,直接针对高考,而且有配套练习和记忆大纲,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可以找来看看。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建议 薄冰高中语法
简单易懂实用
视频其实不权威,误导人,越整越麻烦。。。更何况,其实没人想到教语法。。。那网上面都是玩玩的。。不全面
我有,初高中的英语语法视频
但您给你的悬赏6.与碱反应分太低了哦
可以私下hi我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高考# 导语】学而不思则罔,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将其运用在解题中才是备考的好方法。备考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效果, 为您提供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快来看看吧!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苯等。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却易溶于乙醇、苯等。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熔点为43℃,70℃时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常用的几种气体液化后用途见下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的碱性也。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的一种酸。
高考化学必考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看语法(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书去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 学化学 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的制备(50—60℃)、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 收集 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知识重点
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 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 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正价和它的负价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 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
26. 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 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 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高中化学推断题知识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正价等于负价3倍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5、C、Si是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 H)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2020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面对化学高考,我们在复习中可以按高考要求及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复习,抓住考点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高考化学实验知识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分离和提纯的 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高考化学必修一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 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反应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反应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 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 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
、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木有。。;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11、化学方程式
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
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 其它 ;
有氢找氢无氢找氧,奇数配偶变单成双
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1. 高中化学关于钠的所有知识点
2.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3.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5. 2017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6. 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
7. 2020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8.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9. 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