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的分级_copd的等级评定标准

龙途教育 1次浏览

摘要:COPD肺功能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是? 鉴别诊断 COPD在肺功能表现是分为四个级别,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通过FEV1的值来

COPD肺功能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是?

鉴别诊断

COPD在肺功能表现是分为四个级别,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通过FEV1的值来测定,但是现在GOLD指南中对于COPD 的诊断和分级已经提出新的观点,不仅仅看肺功能,还需要(5)抗胆碱:分为SAMA和LAMA。LAMA主要用于哮喘合并慢阻肺以及慢阻肺患者的长期治疗。通过症状,急性加重史、合并症。

copd的分级_copd的等级评定标准copd的分级_copd的等级评定标准


copd的分级_copd的等级评定标准


肺动脉高压(轻-中度)是不是会引起经常咳嗽(无痰)?如何治疗?

诊断思路

肺动脉高压临床经过可分三个阶段,临床前期:呈隐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仅在重度体力活动发生呼吸困难,一般常无症状(相当于肺动脉高压WHO功能分级Ⅰ、Ⅱ级);临床期:呈显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轻、中度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相当于肺动脉高压WHO功能分级Ⅲ级);临床晚期:呈肺动脉高压,患者轻微响动也出现呼吸困难(相当于肺动脉高压WHO 功能分级Ⅳ级)

(1)右心负荷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是渐进的,可随病因和程度而变化。常见症状如下:

1)响动此外倒数后两列有一个EXP(B),也就是OR值,哦,这个可不是或者的意思,OR值是优势比。在线性回归里边我们用标准化系数来对比两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力的强弱,在logistic回归里边我们用优势比来比较不同的情况对于因变量的影响。举个例子。比如我想看性别对于某种病是否好转的影响,设0代表女,1代表男,0代表不好转,1代表好转。发现这个变量的OR值为2.9,那么也就是说男人的好转的可能是女人好转的2.9倍。注意,这里都是以数值较大的那个情况为基准的。而且OR值可以直接给出这个倍数。如果是0,1,2各代表一类情况的时候,那就是2是1的2.9倍,1是0的2.9倍,以此类推。OR值对于方程没什么贡献,但是有助于直观的理解模型。在使用OR值得时候一定要结合它95%的置信区间来进行判断。性呼吸困难: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反映在活动时右心失代偿,CO不能相应增加。随病情进展,呼吸困难在不响动时也可出现 ,可伴心悸、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由于常不伴其他心肺疾病,易被误认为缺乏锻炼或误诊哮喘、COPD 或心肌缺血。

2)胸痛:发生率40%,与低氧血症、CO 下降、冠脉灌注压下降(当肺动脉增粗特别是主干直径≥40MM时,还可压迫冠状动脉左主干)、右心室心肌肥厚相对缺血有关,主要表现为绞痛样胸痛。

3)晕厥或眩晕:发生率13%-33%,可在疾病后期静息时发生,反复发作,与左室扩张、室间隔左移、左室容量减少、射血量明显下降有关,表现为一过性意识丧失,常表明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

4)其他:少见的症状有咳嗽、咯血,偶可发生声音嘶哑,这与增粗的主肺动脉压迫左侧喉返神经有关。

5)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有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包括鼻翼、鼻鸣声、心动过速和发绀等临床表现。

肺动脉高压治疗

肺动脉高压病注意事项

1 外出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2 规律生活,按时作息,不要通宵达旦地看电视,使生物钟保持好节律; 3 情绪稳定,不大喜大悲,娱乐要有节制; 4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暴饮暴食,不吃太油腻的食物; 5 不要讳病忌医,身体不舒服,不愿跑医院,总想过了年再说,这是不可取的,现在年长,容易延误病情,所以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就诊[2]

COPD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哪些主要因素?如何确定是否有肺动脉高压?

哮喘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可帮助排出其他疾病

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现在病因还不是十分清楚 主要和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有关,吸烟是最重要的发病因素。C西医治疗的目的促进血管舒张,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肺动脉壁内的细胞凋亡,但是西医内科常规物治疗并不能逆转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改变,只是用来改善症状,以期在以后能够发现改善病情的。但是在服的过程中,由于患者耐受性的问题,导致服用量越来越大,副作用越来越强。 中医治疗可通过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肺动脉血管正常细胞的代谢状态,改变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种类,促使肺动脉血管正常细胞的分裂及增厚的内皮细胞和增生的血管肌层细胞趋于正常。OPD主要是要做肺功能测定的 FEV1/FVC<70%说明存在气流受限。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取决于相关的心畸形,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病包括: 主动脉狭窄、主肺动脉窗、房间隔缺损、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动脉缩窄、扩张性心肌病、右室双出口、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单心室、永存动脉干、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的症状包括:呼吸短促、易于疲劳、晕厥、胸痛以及腿部和踝部的水肿。此外,心听诊会发现P2亢进。如果不即使治疗,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会逐步加重,甚至使寿命缩短。多数肺动脉高压相关的症状源自右心系统的衰竭。因为右心是将血液射入肺部,如果肺动脉压力逐步增高,则会是右室负荷不断加重,继而出现上述的症状。根据静息PAPm可将肺动脉高压进行分级,轻度为26~35mmHg;中度为36~45mmHg;重度>45mmHg。肺动脉高压早期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虽然肺动脉高压已引起右心室肥厚及慢性高压性肺源性心病,但症状并不一定显著,而多在20~40岁间才逐渐出现气急、乏力、呼吸困难或有咯血、心悸、声音嘶哑等症状。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可有四肢寒冷、脉搏细小、周围性紫绀、心绞痛、晕厥等,紫绀在早期常不,但在有右至左分流的情况下却可出现显著的紫绀。 可以做心电图、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确诊。

如何使用SPSS对Logistic回归中分类变量进行处理

二值logistic回归:

选择分析——回归——二元logistic,打开主面板,因变量勾选你的二分类变量,这个没有什么疑问,然后看下边写着一个协变量。有没有很奇怪什么叫做协变量?在二元logistic回归里边可以认为协变量类似于自变量,或者就是自变量。把你的自变量选到协变量的框框里边。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指向协变量的那个箭头下边,还有一个小小的按钮,标着ab,这个按钮的作用是1、肺功能检查用来选择交互项的。我们知道,有时候两个变量合在一起会产生新的效应,比如年龄和结婚次数综合在一起,会对健康程度有一个新的影响,这时候,我们就认为两者有交互效应。那么我们为了模型的准确,就把这个交互效应也选到模型里去。我们在右边的那个框框里选择变量a,按住ctrl,在选择变量b,那么我们就同时选住这两个变量了,然后点那个ab的按钮,这样,一个新的名字很长的变量就出现在协变量的框框里了,就是我们的交互作用的变量。

然后在下边有一个方法的下拉菜单。默认的是进入,就是所有选择的变量都进入到模型里边。除去进入法以外,还有三种向前法,三种向后法。一般默认进入就可以了,如果做出来的模型有变量的p值不合格,就用其他方法在做。再下边的选择变量则是用来选择你的个案的。一般也不用管它。

选好主面板以后,单击分类(右上角),打开分类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里边,左边的协变量的框框里边有你选好的自变量,右边写着分类协变量的框框则是空白的。你要把协变量里边的字符型变量和分类变量选到分类协变量里边去(系统会自动生成哑变量来方便分析,什么事哑变量具体参照前文)。这里的字符型变量指的是用值标签标注过得变量,不然光文字,系统也没法给你分析啊。选好以后,分类协变量下边还有一个更改对比的框框,我们知道,对于分类变量,spss需要有一个参照,每个分类都通过和这个参照进行比较来得到结果,更改对比这个框框就是用来选择参照的。默认的对比是指示符,也就是每个分类都和总体进行比较,除了指示符以外还有简单,值等。这个框框不是很重要,默认就可以了。

点击继续。然后打开保存对话框,勾选概率,组成员,包含协方矩阵。点击继续,打开选项对话框,勾选分类图,估计值的相关性,迭代历史,exp(B)的CI,在模型中包含常数,输出——在每个步骤中。如果你的协变量有连续型的,或者小样本,那还要勾选Hoer-Lemeshow拟合度,这个拟合度表现的会较好一些。

继续,确定。

第二个表示模型汇总表。这个表里有两个R^2,叫做广义决定系数,也叫伪R^2,作用类似于线性回归里的决定系数,也是表示这个方程能够解释模型的百分之多少。由于计算方法不同,这两个广义决定系数的值往往不一样,但是出入并不会很大。

在下边的分类表则表述了模型的稳定性。这个表一行百分比校正下边的三个数据列出来在实际值为0或者1时,模型预测正确的百分比,以及模型总的预测正确率。一般认为预测正确概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就是良好(标准真够低的),当然正确率越高越好。

此外还有相关矩阵表和概率直方图,就不再介绍了。

多项logistic回归:

选择分析——回归——多项logistic,打开主面板,因变量大家都知道选什么,因变量下边有一个参考类别,默认的类别就可以。再然后出现了两个框框,因子和协变量。很明显,这两个框框都是要你选因变量的,那么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嘿嘿,区别就在于,因子里边放的是无序的分类变量,比如性别,职业什么的,以及连续变量(实际上做logistic回归时大部分自变量都是分类变量,连续变量是比较少的。),而协变量里边放的是等级资料,比如病情的程度啊,年龄啊(以十年为一个年龄段撒,一年一个的话就看成连续变量吧还是)之类的。在二项logistic回归里边,系统会自动生成哑变量,可是在多项logistic回归里边,就要自己手动设置了。参照上边的解释,不难知道设置好的哑变量要放到因子那个框框里去。

然后点开模型那个对话框,哇,好的一个对话框,都不知道是干嘛的。好,我们一点点来看。上边我们已经说过交互作用是干嘛的了,那么不难理解,主效应就是变量本身对模型的影响。明确了这一点以后,这个对话框就没有那么难选了。指定模型那一栏有三个模型,主效应指的是只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程,就是最普通的那种。全因子指的是包含了所有主效应和所有因子和因子的交互效应的模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只有全因子,没有全协变量。这个问题真的很难,所以别追问我啦。)第三个是设定/步进式。这个是自己手动设置交互项和主效应项的,而且还可以设置这个项是强制输入的还是逐步进入的。这个概念就不用再啰嗦了吧啊?

点击继续,打开统计量对话框,勾选个案处理摘要,伪R方,步骤摘要,模型拟合度信息,单元格可能性,分类表,拟合度,估计,似然比检验,继续。打开条件,全勾,继续,打开选项,勾选为分级强制条目和移除项目。打开保存,勾选包含协方矩阵。确定(总算选完了)。

结果和二项logistic回归不多,就是多了一个似然比检验,p值小于0.05认为变量有意义。然后我们直接看参数估计表。设我们的因变量有n个类,那参数估计表会给出n-1组的截距,变量1,变量2。我们我们用Zm代表Exp(常量m+am1变量1+am2变量2+。。。),那么就有第m类情况发生的概率为Zn/1+Z2+Z3+……+Zn(如果我们以类为参考类别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关于类的参数,那么类就是默认的1,也就是说Z1为1)。

选择菜单分析——回归——有序,打开主面板。因变量,因子,协变量如何选取就不在重复了。选项对话框默认。打开输出对话框,勾选拟合度统计,摘要统计,参数估计,平行线检验,估计响应概率,实际类别概率,确定,位置对话框和上文的模型对话框类似,也不重复了。确定。

结1.症状:肺动脉高压患者早期可无症状,而自首次出现临床症状就诊至确诊时75%患者已属于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Ⅲ、Ⅳ级,平均误诊时间长达3年。协和医院的82例CT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确诊时87%患者已属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Ⅱ-Ⅳ。果里边特有的一个表是平行线检验表。这个表的p值小于0.05则认为斜率系数对于不同的类别是不一样的。此外参数估计表得出的参数也有所不同。设我们的因变量有四个水平,自变量有两个,那么参数估计表会给出三个阈值a1,a2,a3(也就是截距),两个自变量的参数m,n。计算方程时,首先算三个Link值,Link1=a1+mx1+nx2,Link2=a2+mx1+nx2,Link3=a3+mx1+nx2,(截距不同)有了link值以后,p1=1/(1+exp(link1)),p1+p2=1/(1+exp(link2)),p1+p2+p3=1/(1+exp(link3)),p1+p2+p3+p4=1..

通过上边的这几个方程就能计算出各自的概率了。

Logistic回归到这里基本就已经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记熟公式,弄混可就糟糕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呦。

如果X为定类数据,通常情况下需要将X进行虚拟变量设置,可以使用spssau的生成变量功能,一键生成。

gold分级是什么意思

然后,就会输出结果了。主要会输出六个表。

其实这个是无所谓的 不影响使用 出了一些不良的内容根据或者美国的法律进行分级

itu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nes偏好设置里的分级所在地区

你直接选择就好了。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必要条件是

有序回归(累积logistic回归):

Logistic回归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因变量为二分类得logistic回归,这种回归叫做二项logistic回归,一种是因变量为无序多分类得logistic回归,比如倾向于选择哪种产品,这种回归叫做多项logistic回归。还有一种是因变量为有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比如病重的程度是高,中,低呀等等,这种回归也叫累积logistic回归,或者序次logistic回归。【】:B

分析:选项B,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必要条件。选项A、C、D、E项只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条件,并非必要条件。故选B。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程度分级、鉴别诊断”知识点。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程度的肺功能检査指标是

1、 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其特点就是流速降低 (FEV/FVC%降低),虽然COPD可表现为肺总量(TLC)减少、肺活量(VC)减少、残气量(RV)和残气 量/肺总量(RV/TLC)增加,但出现的时间都比FEV/FVC%降低晚,因此FEV/FVCW是评价C在然后就是最重要的表了,方程中的变量表。行那个B下边是每个变量的系数。第五行的p值会告诉你每个变量是否适合留在方程里。如果有某个变量不适合,那就要从新去掉这个变量做回归。根据这个表就可以写出logistic方程了:P=Exp(常量+a1变量1+a2变量2.。。。)/(1+Exp(常量+a1变量1+a2变量2.。。。))。如果大家学过一点统计,那就应该对这个形式的方程不陌生。提供变量,它算出来会是一个介于0和1的数,也就是你的模型里设定的值比较大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比如你想推算会不会治愈,你设0治愈,1为没有治愈。那你的模型算出来就是没有治愈的概率。如果你想直接计算治愈的概率,那就需要更改一下设定,用1去代表治愈。OPD较 敏感的指标。②临床上,根据FEV/FVC、FEV1%预计值和症状来进行COPD程度的分级,其中最主 要是根据FEV1 %预计值来分级。I级:FEV1 % 80%预计值;II级:50%实FEV1 80%预计值;1级: 30%彡FEV1 50%预计值;IV级:FEV1 30%预计值。

呼吸内科学专业知识:支气管哮喘

个表是模型系数综合检验表,要看他模型的p值是不是小于0.05,判断我们这个logistic回归方程有没有意义。

导语: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特征:气道慢性炎症(本质),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气道重构。

二、 哮喘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

病因:

其特征为:①外显不全,②遗传异质化,③多基因遗传,④协同作用。

2、环境因素:①过敏性因素,又称变应原;②非过敏性诱因;③职业因素,称职业性哮喘④协同作用。

3、 某些并发症与哮喘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如过敏性鼻炎。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哮喘的主要症状有喘息、气紧、胸闷和哮喘。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临床上还存在没有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其他症状。

2、 体征:发作时典型的体征是双肺可闻记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非常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未闻及哮鸣音并不能排除哮喘。

二、 辅助检查

(1) 通气功能检测: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用力肺活量(FVC)正常或下降,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以及呼气流量(PEF)均下降;残气量及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增加。其中以FEV1/FVC%<70%或FEV1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判断气流受限的最重要指标。

(2)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

(3) 支气管舒张实验(BDT)用以测定起到的可逆性改变。 (4) PEF及其变异率测定:哮喘发作时PEF下降。哮喘有通气功能时间节律变化的特点,

检测PEF日间、周间变异率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若昼夜PEF变异率≥20%,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变化。

2、胸部X线/CT检查

3、 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4、 动脉血气分析

诊断

一、 诊断标准(完全来自课本)重点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3、 上述症状可经平喘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

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③昼夜PEF变异率≥20%。 6、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1、 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常因接触变应原等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分为轻度、中毒、重度和危重4级。

2、 非急性发作期:也称慢性持续期,值患者虽然没有哮喘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可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控制、部分控制、为控制3个等级。

一、 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

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风湿性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常咯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X线检查可见心增大、肺淤血征。

二、 COPD

结合症状的基础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阳性则为哮喘,阴性则为COPD。

三、 上气道阻塞

四、 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诊断难点

1、咳嗽变异型哮喘:某些哮喘患者以慢性咳嗽(夜间频繁发生)作为其主要的甚至是的症状。对这些患者,明确有无肺功能变异性和气道高反应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运动性支气管收缩:对大多数哮喘患者而言,体力活动是诱发哮喘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对某些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是的原因。运动试验可明确哮喘的诊断。

3、婴幼儿:5岁以下的儿童并不是所有的喘息都是哮喘,哮喘的诊断大多建立在临床判断的基础上,应当随着儿童的发育定期复查。

4、老年人哮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像,如对症状的感知力,将呼吸困难视为老年的“正常”表现,对健康状态和活动能力的期望值降低等,老年人哮喘的诊断和处理较为复杂。哮喘和COPD的鉴别诊断尤其困难,可能需要试验性治疗。

物治疗重点

1、 物分类和作用特点:

控制性物=抗炎,长期使用,治疗气道慢性炎症,维持临床控制; 缓解性物=解痉平喘,按需使用,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症状。

(1)糖皮质激素: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物。有吸入型、口服型、静脉型。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治疗的物。急性哮喘发作时,应经静脉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基龙。

(2)β2受体激动剂:分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为缓解性物,长效为控制性物。

SAB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物。常用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

LABA:与ICS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性物。常用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LABA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

(3)白三烯调节剂:抗炎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是目前除ICS外可单独应用的哮喘控制性物,常用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

(4)甲基黄嘌呤物(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

(6)抗IgE抗体。初次治疗从2级开始,初次评估提示哮喘处于未控制从3级开始。 当达到哮喘控制后并能维持至少3个月以上,可考虑降级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龙途教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删除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