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大小年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大小年的出现有何规律 一、高考大小年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大年: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
高考大小年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大小年的出现有何规律
一、高考大小年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大年: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
2019年高考是大年吗_2019年高考是几月几号考几天
2019年高考是大年吗_2019年高考是几月几号考几天
小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4、处于招生所在省、市地区,招生人数多的高校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本省、市地区的高校在本地区招生人数多,生员也稳定,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我们将其称之为小年。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头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起伏十分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
二、那么大小年的出现有何规律呢?
1、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重点大学,在录取当地都是非常难考的高校。
2、不是所有的高校都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像北大、清华等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3、越是处于热点地区,招生人数越是少的高校就越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以近几年辽宁省高校招生出现过的"大小年"历史沿革现象高校为例,基本上是、上海、武汉、南京等发达热点地区,招生人数不是很多。
5、“小年”出现一次后,一般不会连续第2次出现。既头一年是“小年”,第二年基本不会再是"小年"。
6、“大年”出现一次后,可能连续出现"大年"。也就是说,头一年出现“大年”的高校并不意味着第二年该校就一定会是“小年”。“大年”出现一次后,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年都可能连续是“大年”。所以考生不要认为头一年是“大年”的高校,第二年就会出现“小年”。
三、如何避免“大年”呢
1、招生章程都把高校联系电话标明。有心的家长,通过连续几天拨打同一学校咨询热线,可以发现很多学校咨询电话很忙根本打不进去,有的学校咨询人少,每次拨打电话都可以接通。电话繁忙的可能是大年,电话咨询少的很可能是小年。从学校的限报数目看
学校的限报数目是在招生简章里无法看到的,但有心的家长可以发现,网上很多机构已经把限制报考的数目总结了。在系统内有的学校限报1所,大多2-10所,限报越多的,考生填报的机会也越多,无形加大竞争热度。
光看在招生章程很难发现学校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实际报考中,发现准备材料过于复杂,很多考生中途放弃,实际上中途放弃的考生,是放弃了最容易通过的学校。如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报考中提到单科成绩前1%作为报名条件,很多家长在整理数据时,动辄几天的工作,不少家长,中途放弃。
3、从通过学校电话咨询热度看
4、从学校类别看
不同学校竞争力不同,在同时211.985里的院校。不少家长在报名时,盲目跟风,不对比学校的情况。全部去争报北、上、广和东部沿海的热门学校。殊不知农、林、师范也是好学校更有好专业。 (一)、高考大小年有规律吗 高考大小年形成的原因 (二)、高考大小年什么意思 影响大年和小年的因素 (三)、2019高考志愿填报指小年的意思
2019年高考是哪三天
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2019年高考时间是6月7日-8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2、从材料准备的复杂程度看考试。要求各省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 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