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高考报志愿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在了解专业大类的基础上,考生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
新高考报志愿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在了解专业大类的基础上,考生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1、不分文理。新高考有2种模式,3+3和3+1+2。3+3模式所有学生混合在一起排名,3+1+2按照科目是物理还是历史,分成物理组和历史组分别进行排名。
为什么可填报的学校不一样_为什么报名这个学校
为什么可填报的学校不一样_为什么报名这个学校
2、专业有选科要求。新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除了身体条件等一些因素要符合要求外,与老高考相比,多了一个要求是选科要求。例如有的学校的历史专业要求学生高中选科必须选考历史,如果学生未选考历史,则不能报考该专业。
3、志愿填报单位发生变化。老高考实行院校志愿,先选学校,再在这个学校里选6个专业。新高考的志愿填报单位有2种,一种是专业+学校,也就是一个专业+一个学校名称组成一个单位,你可以选择一个学校里的多个专业(可以超过6个),也可以用同一个专业搭配多个不同的院校;另外一种是院校专业组,是指一个学校把招生专业按照选科要求相同的划分成一个组,填报志愿的时候一个组就是一个志愿填报单位,你可以填报一个学校里的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最多选6个专业。
4、志愿填报数量变多。新高考省份每个学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例如辽宁省,可以填报112个志愿,考生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或专业。
了解目标院校。虽然新模式下的志愿填报选择变多了,但大部分学生心仪的院校或者说能考上的院校也就是那么固定的几个。因此志愿填报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一定要做好对这目标院校的了解工作。
可以在网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情况,还有学校的一些政策法规等等,“知己知彼”成功上岸的几率才会更大。
一步就是填报志愿了。经过前几步摸索,你现在对自己的志愿选择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了,接下来只要按照实际情况依次填报志愿就好了。
自考报读的学校和报考区域不一样可以么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一项调查显示,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类。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多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却成为就业时却遭遇尴尬,比如,法学、医学、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大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往往学习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成功感低,降低了进入这些专业的学生数量,就业率自然上升。可以,只要这个区有你所学的专业,你就可以报考,不会影响你毕业。
自考全国性质的,没地区限制.没影响的
在省内哪个地区报考无所谓啊,只要在重庆就可以,因为你的主考院请问次填报志愿和第二次填报志愿,是不是不能填报同一个学校学院?我个人觉得像这种情况,觉得应该也是可以的,如果你同时填报一个学院学校,我觉得像这种情况只能算是一种校是一个。
为什么有的学生被录取的专业与报考的专业不同?
我们当年的志愿表是学校下面有4个专业可以报,你可以按你喜欢的程度以及专业分数的高低综合考虑进行填写。不用填“两个相同的学校”。如果你很想读那个学校,可以一本、二本都报那个学校(如果有二本)。因为有的学生可能是调剂过去的,所以录取专业和报的专业就不一样,也有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可以自由调换专业。
因为在报专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可调剂,所以解决方法:查找正确的代码。就会被不同的专业所录取,但这也是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我填志愿的时候,填的院校代码是正确的,但是显示院校不存在,
志愿是什么,1、如果用的是去年的志愿填报手册,各个院校代码可能不一样。
2、如果用的模拟软件不是发布的或者没有完善该模拟软件的数据库,导致了一些院校的信息不能被查询到。
往下滑。。我刚也这么搞错。你看屏幕正有个专项什么的批次。你往下滑找到本科一批或二批或专科什么的。扩展资料:
高考志愿填报,牵扯到考生和家长要在2000多所大学,700多个专业中进行选择,还有众多的高考录取政策、录取的数据要研究和学习,对于家长来确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当考生档案调入学校后,由于名额所限未被所报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自然扩大了本人被录取的机会。
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者,均作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对待。若“服从专业调剂”,希望考生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或哪类专业,或除哪些专业以外其他任何专业的调配。
显示不存在有以下原因:
1、如果使用去年的自愿备案手册,每个机构的代码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使用的仿真软件未正式发布或仿真软件数据库不完善,部分高校信息无法查询。
2、志愿者报名是考生进入大学的必经项目,事关广州大学的命运。在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和专业下设立“专业服从调整与否”栏目。无论是填“服从”还是“不服从”,考生都要在学校和专业之间进行一场博弈。
检查核对信息,注意填报时限
在正式填报时,院校代码和码输入完毕后,网上志愿填报系统会将所填的代码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此时考生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反复核实院校和码,防止错填。
考生可以提前查看该院校在福建省招收的各专业详细情况,选择一些专业大致都能接受的院校填报,同时做好被调剂的心理准备。若考生真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也可以在进入该院校就读之后选择转专业、修双学位等方式来进行“曲线救国”。
输入错误了输入的时候必须是正确的,在范围之内的不然就会提示错误的
换个手机试试
【高考】老师,志愿上可以填两个相同的学校吗 就是学校一样 专业不一样
应该都是一样的,好像不需要这样,可以一个喜欢的专业,然后后面的是否服从志愿分配里面打钩。个人建议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者与你高中所选科目有联系的专业,大学才不会很是为考试费力。
第三志愿是什么!可以,院校下会有专业选填,大概三个
不需要,选择服从调剂即可。
咨询下该院校
不可以的,你可以选择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中报的学校不同但专业相同的话能行吗?
那是完全可以的,你可以报考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如报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平行志愿录取时,各个志愿对于录取学校有同等的效率,都相当于志愿。如果不够志愿学校的提档线,就看第二志愿学校的提档线,直到找到一个志愿的提档线不高于你的分数,就把档案放到这个学校。
学校的提档线指这个学校录取的分,一般都要高于分数线。比如定分数线是500分,那么北大、清华的提档线可能有600分,复旦、的提档线可能是550、560 分。
因此,在报考时,要拉主要是因为学生报考的这个专业满了,但是已经投档到这个学校了,所以说学校进行调剂了。开距(各个学校的提档线,不要都报同样的学校),如报了北大,就不要报清华,但可以报北航、北工大;报了复旦就不要报和,但可以报同济、上海理工大学。
我不给你具体建议,因为这种建议不一定符合你的情况。只给你一般性建议,相信对你会有好处:
选择专业应做到六要六不要:(1)不要望文生义,而要了解专业目录及内涵。(2)不要只追热门,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业前景。(3)不要一厢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4)不要就专业论专业,而要分析学校的专业竞争力。(5)不要用选学校代替择专业,而要把握专业录取办法。(6)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
选专业时要避免几个盲区,不要扎堆热门专业,第二要认清专业本身,要了解所选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些什么课程,也要了解其专业未来的发展,第三,不要忽略自己的潜能,自己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近日公布了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统计结果显示,经济与贸易等12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都在5万人以上,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会计学的毕业生规模超过10万人。
这12个专业分别为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和会计学。
选对专业是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不论考生是否有明确的专业倾向,都需要从了解专业入手。而考生家长为了填报志愿了解专业,与专家学者搞教学科研、做行业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此,提供几点建议,供大你参考:
了解专业的内涵
近日,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从这个专业目录里,考生和家长可以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设有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469个。其实考生家长所要了解的本科专业都包含在这469个里。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每个高校每年的招生专业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是大不一样。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的,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学与制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心理有数。
因此,了解专业内涵,可以避免或减少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
课程设置情况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些高校中都会开设。考生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
因为不少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与中学各学科相对应,比如,擅长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可以选择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航空航天类里面的专业;喜欢化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等专业;对生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医学之中的专业;喜欢文学和外语的同学,可以选择文学、学和外语教育等专业等等。
除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外,考生家长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年限,虽然大部分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但有少数专业的学习年限有所不同,比如,医学类专业一般需要学习5-8年,了解专业的学习年限,可以在报考时有充分的的心理准备。
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高考志愿时报考的的专业,可以说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了次选择。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既可以将大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更快的适应职场生活。如今出现不少大学生毕业“转行”的现象,往往是当初选择专业时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认真的了解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业发展。
值得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职业工作内容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别很大。喜欢学习专业内容,不意味着喜欢职业工作内容。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几何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一个男同学在高中阶段擅长这几项,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自然是很得心应手。但是,如果这位同学不喜欢经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桥施工地跑现场的话,那么将来他未必喜欢从事土木工程师这个职业。
填报志愿时选择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并明确专业的就业方向,那么,在考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那么,考生和家长就要对某专业需求情况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还要着重了解欲报考院校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考生和家长要了解所选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可以从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可填满志愿表,但报名有技巧,第二志愿要把档次拉开些,防止志愿没录取,可又没赶上第二志愿学校的调档时间。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着眼。
高校开设情况
选定了心仪的专业后,考生和家长还要了解哪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是否在你省(市、区)招生等情况。另外即使是同一专业,由于各高校在培养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上也有很大不同。
高考填志愿时可以多报几所不同的院校吗?
可以,志当然可以。但不要,浪费了两次机会。愿分为3类。一类志愿是,高校在录取时一类志愿,所以在填写时注意一类志愿是否是你最想要的。
可以,但是一般的院校只录志愿填报的同学就不多满额了,不会再看第二志愿填报的。所以志愿学校的选择要谨慎,如果分数不够服从调剂,一般调剂的学校都不尽人意。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好运~~
可以,但是以志愿为优先参考。第二志愿算替补了,后面你基本不用填了,填了别人也不会看。除非见人就要的学校
这个是不可能的。你报了一个学校,你的学号就被绑定了,当然你也可以改。就是不能同时报其他学校。还有填志愿最重要的是志愿你选择的专业,一定要重视,别人不会看你其他志愿,一旦被掉档了就只有等录补的消息了,没有第2志愿让你选择
好像有志愿和第二、第三志愿的区别吧。志愿只能填一个院校,第三好像可以填几个。填志愿一定慎重啊。
当然可以了,分第二第三志愿,依次录取,祝你成功
可以 但有的学校只会是你填当然可以,建议你个志愿和第二个志愿填你上线想去的学校。志愿才会录取
可以,是按照志愿卡要求,填满!这样把握大些!
高考志愿可以报同一个学校的不同志愿吗
虽然职高高考与普高高考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选拔人才,为培养人才,职高生和普高生通过高考步入大学之后,都是推动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换,技术如何发展;进入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后,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告知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认真阅读有助于考生顺利填报。无论是参加职高高考还是参加普高高考,继续深造学习始终是非常必要的。高职参加高考和普通高中不一样吗
可以。高考志愿可以填同一个学校的不同志愿专业组,高考学生在填报志愿表时,按照“院校专业组+专业”的方式填写,只要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学生就可以在志愿表第1行填写A大学专业组(1)+该专业组后面的几个专业,第2行填写A大学专业组(2)+该专业组后面的几个专业,以此类推。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一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高职参加高考和普通高中不一样。
可以的,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允许志愿和第二志愿都填报同一所学校,但这样的安排不科学,一旦你的分数不够学校的录取线,那么志愿、第二志愿同时无效了。就有退档的风险。一、考试难度不一样
职高高考的难度小于普高高考,这是职高高考与普高高考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普高高考是竞争性选拔式考试,考试的目的是通过成绩区分学生,用作录取的依据。
论考试难度来说,高考与研究生考试、律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并称为我国最难考的“四大考试”。但是职高却不一样,因为职高主要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文化课学习较少,因此职高高考的考试难度很低,所以职高高考与普通高考是分开考试的。
二、可填报志愿的院校数量不一样
职高只能填报对口招生的院校,普高只要符合填报条件,可以填报任意一所招生院校。因此,职高可以填报的学校很少,范围也比较有限,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职业院校。而普高只要考试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可以填报全国范围内任意一所大学。
所以职高的录取院校主要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而普高录取的院校大学为主。
三、可选择的专业不一样
职高可以选择的专业比普高可选择的专业要少很多。一般来看,职高如果想要进入大学学习的话,则必须报考有职高对口招生的专业,主要是农林类、医学类定向就业生等专业。可以选择的专业十分有限,主要以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专业为主,很少有通用技术专业。
四、高考后的待遇不一样
职高高考后待遇不如普高高考。虽然职高在上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广大用人单位和一些人仍然对职高另眼相看,认为职高不如普高。
抛开能力和专业不说,事实上,从今后职业发展空间来看,职高高考后待遇确实不如普高高考。职高高考后今后的人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是普高高考后还可以继续深造,只要发奋图强,今后的人生发展潜力无限。
考研网上报名可以报多个学校 但专业书不一样怎么办
2000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收费标准2万多元/年;网上报名是可以报很多的学校,但是还要有一个现场确认的环节,就是交报名那个费,考试费的环节,这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所。你根据你情况在你报的这么多学校中选一所你比较有把握的报考就行了。
我的建议是都到9月中旬了,也没几天了还是要早作打算,不要想报的太多,这样花在看专业课上的时间就太多了,而且你也只能考的一个你报考的学校,所以越早决定越有利。我建议你现在把数学先放一个礼拜,赶紧看看你想报考的这几个学校的考研真题,看看难度,决定一下你报考哪个学校有把握;以后就专门看这个学校的专业课就行了,把时间多分配给数学和专业课。千万不要今天看看这个学校的专业课,明儿看看另一所学校的,把时间全做无用功了。
这就需要你的取舍了,可以报两个专业课书不多的,现场确认时,再选定一个学校。如果你报的学校专业课书都不一样,那你只能有侧重点的学习了,现在就确定好一个学校,使劲学,不要考虑其他学校了
我知道的是考研一次只能报一个学校,考完可以调剂到其他学校
只能“服从调剂”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避免被心仪的院校退档,但也面临着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风险,如果不服从调剂,低分进档考生将可能面临退档风险,需要慎重考虑,谨慎对待。梓燚老师特别提醒:报考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