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 步骤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
步骤D:应该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0s,
高考匀变速小车实验_匀变速实验加速度
高考匀变速小车实验_匀变速实验加速度
这题我们今天才做过的、老师讲的~
v C = X BD 2T = 0.603-0.075 0.2 =2.64 m/s
如图所示为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2)由vB=0.27h0.2=0.87hm/2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相等,即:△x=3.hc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得:
a=0.03h0.02=
故为:(2)0.87h;(2)3.h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实验结束后先取下纸带还是先关闭电源
(1)从右向左步骤A:为增加有效点的个数,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项也需要;正确的顺序:
组装器材:BCF;
实验作:ADG;
故为:ADE,BCFADG.
在研究小车匀变速运动规律时,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
(1)实验步骤的安排要符合逻辑,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一般都是先要安装器材,准备实验,然后进行实验的总体思路进行,据此可知该实验的顺序为:ADBEC.
(3)根据△x=aT2,将△x=0.78cm,T=0.1s带入22.(5分)得:
a=△xT2=0.78×10?2m(0.1s)2=0.78m/s2,打点间距越来越小,由此可知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
v3=s3+s42T=(3.62故为DCBA;+2.84)×10?2m2×0.1s=0.323m/s
故为:(1)ADBEC;(2)0.1;(3)0.78,相反;(4)0.323.
(2014?浙江二模)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车运动情况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22.(1)电源频率为50Hz,则周期为0.02s,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可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C=xBD2t=0.6030?0.07502×0.1=2.64m/s;
(2)v-t图象延长线与纵(2)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轴的交点坐标值是: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A时纸带对应的速度,小车的速度为0.10m/s.
故为:(1)2.64;(2)从A点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为0.10 m/s.
如图是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被小车拖动的纸带,从0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0,1,2
随着2017年高考数学科目的结束,家长和考生最想知道的无非是高考数学试题的,下面我为大家提供2017年全国高考一卷理科综合试卷的试题和,供家长和学生们参考,祝愿应届高考学子取得理想的成绩。由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3=(2.38+2.88)×0.012×0.1m/s=0.263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s=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13(a1+a2+a3)
代入数据得:a=(3.87+3.39+打点计时器用的必须是交流电,图中用的是直流电,所以采用的电源不对,2.88?2.38?1.90?1.40)×0.019×(0.1)2m/s2=0.496m/s2,
故为:0.263;0.496
(1)下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做的“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
(2)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两个记数点之间有5个间隔,因此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0=0.1s.(1)D点的速度等于CE段的平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项不需要.均速度,则vD=xCE2T=(120?52)×10?30.2m/s=0.34m/s.
根据△x=aT2得,a=△xT2=4×10?30.01m/s2=0.4m/s2.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试题分析:(1)本实验的实验步骤:①仪器的安装②测量与记录③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即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在连接小车,测量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所以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
。,有
步骤E:小车在钩码的带动下加速,不需要垫高长木板一段,故该步骤是多余的;。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
由实验装置图象可知,细线与木板不平行,所以此处错误;(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此题为
以上为全国高考一卷理(4)科综合试卷的部分试题及,仅供参考。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 Z ,纸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如(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①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0.986 2.58 5.99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 Z ,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故T=0.1s;
④根据公式△x=aT 2 ,有: ( S 4 + S 5 + S 6 )-( S 1 + S 2 + S 3 )=9a T 2 ;
解得: a= ( s 4 + s 5 + s 6 )-( s 1 + s 2 + s 3 ) 9 T 2 ;
故为:①DCBA,②0.1,③ s 4 + s 5 2T ,④ ( s 4 + s 5 + s 6 )-( s 1 + s 2 + s 3 ) 9 T 2 .
(1)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所示.某同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为有效数字)(1)①本实验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vB=XACtAC=0(2)0.33 0.038.25m/s
BE间的平均速度.VBE=XBEtBE=0.40m/s
③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a=XBC?XABT2=1.00m/s2
②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项也需要;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项也需要;
故选D.
故为:(1)①50. ②0.25; 0.40;③1.00
(2)①3.6;?②D?